企业项目管理、ORK、研发管理与敏捷开发工具平台

网站首页 > 精选文章 正文

Linux基础:为什么一个挂载点出现在两个磁盘上?

wudianyun 2025-10-14 06:24:01 精选文章 2 ℃

如下所示,当使用lsblk查看磁盘挂载状况时发现,/home挂点出现在两个磁盘上(sda,sdb),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NAME MAJ:MIN RM SIZE RO TYPE MOUNTPOINT

sda 8:0 0 1.5T 0 disk

├─sda1 8:1 0 598.5M 0 part /boot/efi

├─sda2 8:2 0 1G 0 part /boot

└─sda3 8:3 0 1.5T 0 part

├─cl-root 253:0 0 410.2G 0 lvm /

└─cl-home 253:2 0 1.5T 0 lvm /home

sdb 8:16 0 455.6G 0 disk

└─sdb1 8:17 0 455.6G 0 part

├─cl-swap 253:1 0 7.8G 0 lvm [SWAP]

└─cl-home 253:2 0 1.5T 0 lvm /home

sr0 11:0 1 1024M 0 rom



原因分析

sda3 和 sdb1 并不是“都挂着 cl-home”,而是它们俩作为物理卷,共同组合成一个卷组,然后从这个卷组里划分出了 cl-home 这个逻辑卷。

1)物理卷 (PV - Physical Volume):物理磁盘分区,如 sda3 和 sdb1。在投入使用前,需要用 pvcreate 命令将它们初始化成 LVM 可管理的“物理卷”。就像一块一块的“砖头”或“原材料”。

2)卷组 (VG - Volume Group):一个或多个“物理卷”(PV)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卷组”(VG)。卷组将所有底层物理存储空间汇聚成一个统一的大存储池。把很多块“砖头”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大的“建筑材料仓库”。在您的系统里,这个卷组很可能叫做 cl(从 cl-root 和 cl-home 的名字可以推断出)。

3)逻辑卷 (LV - Logical Volume):这是从“卷组”(VG)这个大数据存储池中划分出来的一块逻辑空间。对于操作系统和应用来说,它看起来就像一个普通的分区(如 /dev/mapper/cl-home)。从“建筑材料仓库”里,划出一部分材料建成了一个“房间”(比如客厅 cl-home),再划出一部分建成了另一个“房间”(比如卧室 cl-root)。



我们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

1)物理卷 (PV) 层

/dev/sda3 (1.5T) 是一个物理卷。

/dev/sdb1 (455.6G) 是另一个物理卷。

它们俩都被初始化为了 LVM 的物理卷。

2)卷组 (VG) 层

这两个物理卷 (sda3 和 sdb1) 共同加入了一个名为 cl(根据逻辑卷名称推测)的卷组。

这个卷组的总大小是 1.5T + 455.6G ≈ 2TB。

3)逻辑卷 (LV) 层

cl-root (410.2G):从 cl 卷组中划分出 410.2G 的空间,格式化后挂载到了系统的根目录 /。

cl-home (1.5T):从 cl 卷组中划分出 1.5T 的空间,格式化后挂载到了 /home。

cl-swap (7.8G):从 cl 卷组中划分出一小部分空间用作交换分区。

注意:逻辑卷 cl-home 的 1.5T 空间,并不是单独来自 sda3 或 sdb1,而是从由 sda3 和 sdb1 组成的总和约 2TB 的存储池中分配出来的。lsblk 命令以一种树形视图清楚地显示了底层物理磁盘分区是如何被上层逻辑卷“使用”的。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什么?

1)这种架构提供了灵活性,您可以将多个不同大小、不同品牌的硬盘空间合并成一个单一、庞大的存储池,从而轻松创建出大于任何单块硬盘容量的分区(如您的 1.5T 的 /home)。

2)支持动态扩容,如果未来您的 /home 空间不足了,您可以再买一块新硬盘(例如 sdc),将其做成物理卷后加入到 cl 卷组中来扩展存储池的大小。然后,您就可以轻松地将 cl-home 逻辑卷在线扩容,而无需移动数据或重启系统。



总结

这并不是两块磁盘都挂载了同一个 home,而是您的 /home 目录挂载在了一个由两块硬盘共同贡献空间所组成的逻辑卷上。这是一种先进且高效的磁盘管理方式。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